2011年 第28卷 第1期
2011, 28(1): 1-4.
摘要:
提出将多目标遗传算法应用到输电网扩展规划, 进而将N-1安全准则以罚函数的形式作为算法中多目标的一个目标, 满足输电网规划对安全性的较高要求。本文多目标遗传算法引入最优个体保留策略, 避免优秀个体丢失, 加快收敛速度;N-1安全校验采用故障排序法提高计算效率。最后对一个标准算例进行仿真计算, 结果表明将N-1校验作为多目标的一个目标, 能一步优化出满足输电网N-1安全性要求的解;与传统的单目标遗传算法相比, 本文多目标遗传算法能提供均衡多个目标的最优解。
提出将多目标遗传算法应用到输电网扩展规划, 进而将N-1安全准则以罚函数的形式作为算法中多目标的一个目标, 满足输电网规划对安全性的较高要求。本文多目标遗传算法引入最优个体保留策略, 避免优秀个体丢失, 加快收敛速度;N-1安全校验采用故障排序法提高计算效率。最后对一个标准算例进行仿真计算, 结果表明将N-1校验作为多目标的一个目标, 能一步优化出满足输电网N-1安全性要求的解;与传统的单目标遗传算法相比, 本文多目标遗传算法能提供均衡多个目标的最优解。
2011, 28(1): 20-23.
摘要:
通过采用预埋电极, 向介质阻挡材料中添加纳米材料的方法, 研究了介质阻挡材料对50Hz工频放电均匀性的影响。将根据电压电流波形获得的均匀放电、丝状放电和混合放电(均匀放电与丝状放电共存)3种放电模式作为判断放电均匀与否的依据, 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利用未改性硅橡胶预埋金属丝网电极难以提高介质阻挡均匀放电的气压范围, 采用纳米Al2O3改性的硅橡胶材料作为介质阻挡层可以有效提高均匀放电气压范围, 此外实验发现介质阻挡材料的厚度对放电均匀性影响显著。
通过采用预埋电极, 向介质阻挡材料中添加纳米材料的方法, 研究了介质阻挡材料对50Hz工频放电均匀性的影响。将根据电压电流波形获得的均匀放电、丝状放电和混合放电(均匀放电与丝状放电共存)3种放电模式作为判断放电均匀与否的依据, 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利用未改性硅橡胶预埋金属丝网电极难以提高介质阻挡均匀放电的气压范围, 采用纳米Al2O3改性的硅橡胶材料作为介质阻挡层可以有效提高均匀放电气压范围, 此外实验发现介质阻挡材料的厚度对放电均匀性影响显著。
2011, 28(1): 28-35.
摘要:
基于整流桥非线性负载电流分析, 给出三相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一种新型谐波检测算法。对新型谐波检测算法的原理进行了阐述并给出其实现方法, 阐述了谐波检测滤波器的设计方法, 分析和研究对负载突变时谐波检测算法对直流母线电压影响机理, 指出负载突变时直流母线电压波动的原因。最后, 就全谐波检测算法和新型谐波检测算法进行仿真和实验对比研究, 结果验证了新型谐波检测算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基于整流桥非线性负载电流分析, 给出三相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一种新型谐波检测算法。对新型谐波检测算法的原理进行了阐述并给出其实现方法, 阐述了谐波检测滤波器的设计方法, 分析和研究对负载突变时谐波检测算法对直流母线电压影响机理, 指出负载突变时直流母线电压波动的原因。最后, 就全谐波检测算法和新型谐波检测算法进行仿真和实验对比研究, 结果验证了新型谐波检测算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2011, 28(1): 36-40.
摘要:
为了消除无功电流、提高电网功率因数, 将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APFC)应用于可连续运行动态电压恢复器(UDVR)中。通过控制APFC电路中的开关管可以抑制整流器向系统注入的谐波, 并将电网功率因数提高到近似为1。单相APFC电路采用电压外环、电流内环的双闭环控制策略, 控制电路简单、成本低。逆变器采用开环控制策略, 补偿策略采用同相位电压补偿策略。MATLAB仿真结果表明, 基于APFC电路的可连续运行的动态电压恢复器可以对电压暂降进行持续补偿, 使负载获得纯净的正弦输入电压。
为了消除无功电流、提高电网功率因数, 将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APFC)应用于可连续运行动态电压恢复器(UDVR)中。通过控制APFC电路中的开关管可以抑制整流器向系统注入的谐波, 并将电网功率因数提高到近似为1。单相APFC电路采用电压外环、电流内环的双闭环控制策略, 控制电路简单、成本低。逆变器采用开环控制策略, 补偿策略采用同相位电压补偿策略。MATLAB仿真结果表明, 基于APFC电路的可连续运行的动态电压恢复器可以对电压暂降进行持续补偿, 使负载获得纯净的正弦输入电压。
2011, 28(1): 45-47.
摘要:
从一个开口矩形箱体的模型出发, 计算在平面波辐照下从外界耦合到腔体中心的电磁能量。首先根据理想导体表面的边界条件, 推导出三维空间散射电磁场的电场积分方程, 然后将箱体的表面感应电流使用RWG基函数展开并应用伽略金法进行检验, 最后使用矩量法求解表面电流的展开系数得到整个箱体表面的感应电流分布。采用EFIE和FEKO软件分别计算机箱在单孔、多孔以及圆形孔等不同条件下的屏蔽效能, 结果基本一致, 并且得知面积相同时, 孔洞越多, 屏蔽效能越好, 且圆形孔比矩形孔屏蔽效能要好。
从一个开口矩形箱体的模型出发, 计算在平面波辐照下从外界耦合到腔体中心的电磁能量。首先根据理想导体表面的边界条件, 推导出三维空间散射电磁场的电场积分方程, 然后将箱体的表面感应电流使用RWG基函数展开并应用伽略金法进行检验, 最后使用矩量法求解表面电流的展开系数得到整个箱体表面的感应电流分布。采用EFIE和FEKO软件分别计算机箱在单孔、多孔以及圆形孔等不同条件下的屏蔽效能, 结果基本一致, 并且得知面积相同时, 孔洞越多, 屏蔽效能越好, 且圆形孔比矩形孔屏蔽效能要好。
2011, 28(1): 52-57.
摘要:
水火电力系统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的确定在整个电网经济、安全运行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大型水库的3种水能形式, 建立了水电站发电模型,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耗水微增率的计算模型。在考虑发电成本时, 引进了煤炭价格因素, 并建立了新的发电成本函数模型。最后以水电站总发电用水最少和火电站总发电成本最低为两个目标函数建立调度模型, 并对该模型进行了优化计算。仿真计算结果表明了本文提出的调度准则具有可行性和适用性, 能给系统调度员作出最佳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
水火电力系统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的确定在整个电网经济、安全运行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大型水库的3种水能形式, 建立了水电站发电模型,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耗水微增率的计算模型。在考虑发电成本时, 引进了煤炭价格因素, 并建立了新的发电成本函数模型。最后以水电站总发电用水最少和火电站总发电成本最低为两个目标函数建立调度模型, 并对该模型进行了优化计算。仿真计算结果表明了本文提出的调度准则具有可行性和适用性, 能给系统调度员作出最佳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
2011, 28(1): 80-84.
摘要:
为了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输出效率, 提出了基于变步长扰动观察法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该控制方法以光伏电池的数学模型为基础, 以光伏输出功率的变化为判断依据, 通过对光伏电池的输出电压进行调节, 从而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在Matlab/Simulink下进行了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在快速跟踪最大功率点变化的情况下保证跟踪精度。这说明变步长扰动观察法具有比传统扰动观察法更优异的稳态和动态性能, 能够有效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效率。
为了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输出效率, 提出了基于变步长扰动观察法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该控制方法以光伏电池的数学模型为基础, 以光伏输出功率的变化为判断依据, 通过对光伏电池的输出电压进行调节, 从而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在Matlab/Simulink下进行了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在快速跟踪最大功率点变化的情况下保证跟踪精度。这说明变步长扰动观察法具有比传统扰动观察法更优异的稳态和动态性能, 能够有效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效率。
2011, 28(1): 90-94.
摘要:
中长期电力负荷预测是电力规划中一项战略性工作。为明晰揭示电力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基于GDP因素分解提出以人口、城市化、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建立电力需求非线性预测模型。由于未来一年的电力需求需要特别关注, 为消除回归预测可能产生的较大误差, 引入GARCH模型进行误差校正。将该方法应用于北京市中长期电力需求预测, 并建立相关自变量预测模型;将所得预测结果、弹性系数法预测结果及北京市规划值进行比较, 初始预测值与校正后的预测值进行比较, 验证该方法具有较高可信性。该方法可为其他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中长期电力负荷预测是电力规划中一项战略性工作。为明晰揭示电力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基于GDP因素分解提出以人口、城市化、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建立电力需求非线性预测模型。由于未来一年的电力需求需要特别关注, 为消除回归预测可能产生的较大误差, 引入GARCH模型进行误差校正。将该方法应用于北京市中长期电力需求预测, 并建立相关自变量预测模型;将所得预测结果、弹性系数法预测结果及北京市规划值进行比较, 初始预测值与校正后的预测值进行比较, 验证该方法具有较高可信性。该方法可为其他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2011, 28(1): 6-10.
摘要:
微网与主网并列运行时, 可以相互支援, 提高运行水平和安全稳定性, 微网的并网标准应该是微网标准体系中最重要的。本文首先综合分析微网运行情况, 得出在确定微网电压等级时需考虑的因素有微网容量, 微电源的种类、容量及接入方式, 安全适当的并网点注入电流及运行电压范围等。然后充分考虑微网特性及其给配电网带来的电能质量问题, 得出在确定微网所连配电网电压等级时需考虑的部分因素有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接入对并网点的影响;交换功率的功率因数和系统运行方式变化时, 并网点的电压变化情况(通过BPA算例仿真验证)等。
微网与主网并列运行时, 可以相互支援, 提高运行水平和安全稳定性, 微网的并网标准应该是微网标准体系中最重要的。本文首先综合分析微网运行情况, 得出在确定微网电压等级时需考虑的因素有微网容量, 微电源的种类、容量及接入方式, 安全适当的并网点注入电流及运行电压范围等。然后充分考虑微网特性及其给配电网带来的电能质量问题, 得出在确定微网所连配电网电压等级时需考虑的部分因素有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接入对并网点的影响;交换功率的功率因数和系统运行方式变化时, 并网点的电压变化情况(通过BPA算例仿真验证)等。
2011, 28(1): 11-15.
摘要:
投建开闭所在增加配电网建设投资的同时也解决了变电站出线间隔紧张的问题。目前来说开闭所投建决策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本文提出了中压开闭所投建决策的综合模型, 运用用地仿真法进行负荷预测, 以可实施性为约束条件, 以经济性、可靠性两大指标为目标函数建模, 并且计及了资金的时间价值, 实际算例说明本模型科学有效, 可为开闭所的投建工作提供参考。
投建开闭所在增加配电网建设投资的同时也解决了变电站出线间隔紧张的问题。目前来说开闭所投建决策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本文提出了中压开闭所投建决策的综合模型, 运用用地仿真法进行负荷预测, 以可实施性为约束条件, 以经济性、可靠性两大指标为目标函数建模, 并且计及了资金的时间价值, 实际算例说明本模型科学有效, 可为开闭所的投建工作提供参考。
2011, 28(1): 16-19.
摘要:
综合运用电力系统潮流分析技术、最优化方法、可靠性理论以及稳定性分析方法, 针对不同的电源布局, 并行计算电网供电可靠性、功角稳定性、电压稳定性以及有功网损。以2015年华东某地区电网规划方案以及6套电源调整方案为例, 分析电源布局调整对该电网安全及节能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给出电源调整建议方案。研究结果表明, 在电源布局调整过程中适当考虑负荷中心的电源配置, 将有利于提高电网可靠性和稳定性, 降低网损, 更好达到整体节能效果。
综合运用电力系统潮流分析技术、最优化方法、可靠性理论以及稳定性分析方法, 针对不同的电源布局, 并行计算电网供电可靠性、功角稳定性、电压稳定性以及有功网损。以2015年华东某地区电网规划方案以及6套电源调整方案为例, 分析电源布局调整对该电网安全及节能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给出电源调整建议方案。研究结果表明, 在电源布局调整过程中适当考虑负荷中心的电源配置, 将有利于提高电网可靠性和稳定性, 降低网损, 更好达到整体节能效果。
2011, 28(1): 24-27.
摘要:
在高压晶闸管换流阀低压加压试验方面, 国内虽然做过一些工作, 但未在理论上给出明确的试验依据, 例如触发电压和触发角的取值等, 本文对此进行研究, 并以灵宝换流站扩建工程换流阀低压加压试验为例分析试验效果。详细阐述了高压晶闸管换流阀的技术特点, 简单介绍了直流控制保护系统、阀基电子设备(VBE)的功能, 着重分析了晶闸管电子板(TE)取能方式的特点。针对以上技术特点和功能特性, 制定了高压晶闸管换流阀低压加压试验方案, 通过试验检查了主系统回路逻辑与接线的正确性。本文给出的高压晶闸管换流阀低压加压试验理论依据, 可为同类试验提供参考。
在高压晶闸管换流阀低压加压试验方面, 国内虽然做过一些工作, 但未在理论上给出明确的试验依据, 例如触发电压和触发角的取值等, 本文对此进行研究, 并以灵宝换流站扩建工程换流阀低压加压试验为例分析试验效果。详细阐述了高压晶闸管换流阀的技术特点, 简单介绍了直流控制保护系统、阀基电子设备(VBE)的功能, 着重分析了晶闸管电子板(TE)取能方式的特点。针对以上技术特点和功能特性, 制定了高压晶闸管换流阀低压加压试验方案, 通过试验检查了主系统回路逻辑与接线的正确性。本文给出的高压晶闸管换流阀低压加压试验理论依据, 可为同类试验提供参考。
2011, 28(1): 41-44.
摘要:
随着大量电力电子开关器件的应用, 传统的正弦稳态或准稳态假定在分析某些快速暂态问题上已经难以兼顾速度和精度。动态相量法模型在分析此类问题上比传统的稳态模型精确, 非常接近时域仿真结果, 适合快速数值仿真。本文对含电力电子开关器件的变换器用动态相量法建立了数学模型, 通过对Buck\|boost变换器中电感电流和电容电压时域仿真结果的傅里叶(FFT)分析, 提出使用直流分量近似时域结果, 从而又简化和改进了Buck\|boost变换器的动态相量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非线性、时不变的特点, 能准确反映变换器暂态过程。
随着大量电力电子开关器件的应用, 传统的正弦稳态或准稳态假定在分析某些快速暂态问题上已经难以兼顾速度和精度。动态相量法模型在分析此类问题上比传统的稳态模型精确, 非常接近时域仿真结果, 适合快速数值仿真。本文对含电力电子开关器件的变换器用动态相量法建立了数学模型, 通过对Buck\|boost变换器中电感电流和电容电压时域仿真结果的傅里叶(FFT)分析, 提出使用直流分量近似时域结果, 从而又简化和改进了Buck\|boost变换器的动态相量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非线性、时不变的特点, 能准确反映变换器暂态过程。
2011, 28(1): 48-51.
摘要:
基于输电线路π型等效模型, 利用数据采集和监视控制系统(SCADA)提供的数据, 在线路两端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电压幅值均已测得的情况下, 通过幅值运算, 给出一种输电线路参数估计方法。由不同时间断面的SCADA量测数据, 经过求解得到线路参数计算值的集合, 再经统计分析, 其均值即为线路参数的最终辨识结果。与传统的参数估计方法相比, 本文所提方法不会引起矩阵病态等数值问题, 对量测系统没有相角量测要求, 计算速度快, 估计结果精确度高。通过对IEEE\|30节点测试系统进行分析计算, 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基于输电线路π型等效模型, 利用数据采集和监视控制系统(SCADA)提供的数据, 在线路两端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电压幅值均已测得的情况下, 通过幅值运算, 给出一种输电线路参数估计方法。由不同时间断面的SCADA量测数据, 经过求解得到线路参数计算值的集合, 再经统计分析, 其均值即为线路参数的最终辨识结果。与传统的参数估计方法相比, 本文所提方法不会引起矩阵病态等数值问题, 对量测系统没有相角量测要求, 计算速度快, 估计结果精确度高。通过对IEEE\|30节点测试系统进行分析计算, 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2011, 28(1): 58-61.
摘要:
为了研究整体煤气化湿空气透平循环(Integrated Gasification Humid\|Air Turbine Cycle, IGHAT)的性能、系统参数对系统效率和透平入口温度的影响, 运用Aspen Plus软件建立了IGHAT的模型, 计算出IGHAT系统的发电效率。利用Aspen Plus自带的系统性能分析工具, 深入地分析了气煤比、加湿量、压气机空气流量的变化对系统效率和透平入口温度的影响。结果显示, 随着气煤比的增大, 系统效率和透平入口温度存在一个最大值, 在透平入口温度不变的情况下, 系统效率则一直增大。在一定范围内, 增大压气机空气流量或者加湿量, 系统效率及透平入口温度均减小。研究结果有助于优化、选择IGHAT系统的热力参数, 并深入了解IGHAT的本质。
为了研究整体煤气化湿空气透平循环(Integrated Gasification Humid\|Air Turbine Cycle, IGHAT)的性能、系统参数对系统效率和透平入口温度的影响, 运用Aspen Plus软件建立了IGHAT的模型, 计算出IGHAT系统的发电效率。利用Aspen Plus自带的系统性能分析工具, 深入地分析了气煤比、加湿量、压气机空气流量的变化对系统效率和透平入口温度的影响。结果显示, 随着气煤比的增大, 系统效率和透平入口温度存在一个最大值, 在透平入口温度不变的情况下, 系统效率则一直增大。在一定范围内, 增大压气机空气流量或者加湿量, 系统效率及透平入口温度均减小。研究结果有助于优化、选择IGHAT系统的热力参数, 并深入了解IGHAT的本质。
2011, 28(1): 62-65.
摘要:
以电厂循环水为热泵低温热源的热电联产供热系统是利用以电为动力的压缩式热泵或者以抽汽驱动的吸收式热泵从电厂循环水中吸热, 供热热量主要来自于循环水, 其冷端调节同时影响发电收益和供热收益。以采用压缩式热泵的供热系统获得最大经济净收益为目标, 对这种联产供热方式的冷端系统进行了研究, 分析了冷端调节对系统收益的影响, 建立了各个环节的数学模型并提出了求解算法。最后以某600MW机组和热泵组成的联产供热系统为研究对象, 应用建立的数学模型对200万到800万m2之间的4个供热面积分别进行了计算, 得出最佳入口温度持续增大, 最佳循环倍率随着供热面积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直到调节范围的最小值, 且冷端系统参数取最优时, 系统的总收益总是小于热泵收益, 实际运行时要在保证凝汽器真空不小于最低值的前提下, 尽量选择接近理论最优值的循环倍率和入口温度。
以电厂循环水为热泵低温热源的热电联产供热系统是利用以电为动力的压缩式热泵或者以抽汽驱动的吸收式热泵从电厂循环水中吸热, 供热热量主要来自于循环水, 其冷端调节同时影响发电收益和供热收益。以采用压缩式热泵的供热系统获得最大经济净收益为目标, 对这种联产供热方式的冷端系统进行了研究, 分析了冷端调节对系统收益的影响, 建立了各个环节的数学模型并提出了求解算法。最后以某600MW机组和热泵组成的联产供热系统为研究对象, 应用建立的数学模型对200万到800万m2之间的4个供热面积分别进行了计算, 得出最佳入口温度持续增大, 最佳循环倍率随着供热面积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直到调节范围的最小值, 且冷端系统参数取最优时, 系统的总收益总是小于热泵收益, 实际运行时要在保证凝汽器真空不小于最低值的前提下, 尽量选择接近理论最优值的循环倍率和入口温度。
2011, 28(1): 66-69.
摘要:
通过对空冷系统轴流风机合理引入切向速度, 可以使风机出口处及空冷单元内部流场更符合实际情况。针对典型600MW机组空冷风机的等比缩小风机, 拟合出一条距风机轴中心距离的切向速度函数, 建立了9台风机运行的空气流动过程的物理数学模型。通过CFD模拟, 获得了加入切向速度前后, 空冷单元内部及整体风机群流场的异同点。结果表明引入切向速度后, 流场发生较大变化, 该条件在CFD模拟研究中不应被忽略, 为使用CFD模拟研究空冷岛性能提供了一定参考。
通过对空冷系统轴流风机合理引入切向速度, 可以使风机出口处及空冷单元内部流场更符合实际情况。针对典型600MW机组空冷风机的等比缩小风机, 拟合出一条距风机轴中心距离的切向速度函数, 建立了9台风机运行的空气流动过程的物理数学模型。通过CFD模拟, 获得了加入切向速度前后, 空冷单元内部及整体风机群流场的异同点。结果表明引入切向速度后, 流场发生较大变化, 该条件在CFD模拟研究中不应被忽略, 为使用CFD模拟研究空冷岛性能提供了一定参考。
2011, 28(1): 70-74.
摘要:
为了提高燃料电池最终输出的电能效率, 研制了一种新型的利用太阳能作为外部热源的微通道制氢反应器, 以此减少了电能的消耗, 提高了电能利用率。研究通过数值模拟测试了操作条件对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输运规律的影响, 发现高面体比促进了甲醇转化率和制氢率的提高, 且有助于反应器内温度分布均匀。研究还测试了不同太阳能辐射强度下反应器的运行状况, 得出反应器可适应多数有日光地域, 太阳能利用切实可行的结论。
为了提高燃料电池最终输出的电能效率, 研制了一种新型的利用太阳能作为外部热源的微通道制氢反应器, 以此减少了电能的消耗, 提高了电能利用率。研究通过数值模拟测试了操作条件对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输运规律的影响, 发现高面体比促进了甲醇转化率和制氢率的提高, 且有助于反应器内温度分布均匀。研究还测试了不同太阳能辐射强度下反应器的运行状况, 得出反应器可适应多数有日光地域, 太阳能利用切实可行的结论。
2011, 28(1): 75-79.
摘要:
我国温室气体减排潜力巨大, 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简称CDM)项目与日俱增。分析了CDM项目开发的特点, 描述了建立CDM项目管理系统的思路和方法, 结合CDM项目开发的流程, 构建了CDM项目开发模型, 实现了项目管理、合同管理、资金管理、项目发电量分析及统计、知识库等功能, 同时该系统具有预警提醒、统计分析和知识分析等内容, 将数量庞大的CDM项目的开发进行优化管理, 加强风险管理, 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根据上述管理目标研制开发的基于B/S架构的CDM项目管理系统在电力系统某企业得到应用,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国温室气体减排潜力巨大, 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简称CDM)项目与日俱增。分析了CDM项目开发的特点, 描述了建立CDM项目管理系统的思路和方法, 结合CDM项目开发的流程, 构建了CDM项目开发模型, 实现了项目管理、合同管理、资金管理、项目发电量分析及统计、知识库等功能, 同时该系统具有预警提醒、统计分析和知识分析等内容, 将数量庞大的CDM项目的开发进行优化管理, 加强风险管理, 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根据上述管理目标研制开发的基于B/S架构的CDM项目管理系统在电力系统某企业得到应用,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11, 28(1): 85-89.
摘要:
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建立的排放权交易机制, 给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提供了参考, 以研究排放权交易对市场出清结果的影响为目的, 建立了考虑排放权交易的电力市场均衡模型。该模型计及网络约束、负荷弹性需求、发电商生产成本和减排成本, 采用猜测供给函数模拟发电商博弈行为, 是一个符合混合线性互补形式的双层优化问题。设计一个3节点算例, 通过GAMS-PATH软件求解, 其结果验证了该均衡模型的正确性, 算例显示, 排放权交易有利于提高低排放率发电商的市场竞争力。最后结合国外排放权交易情况, 给出我国开展排放权交易的建议。
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建立的排放权交易机制, 给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提供了参考, 以研究排放权交易对市场出清结果的影响为目的, 建立了考虑排放权交易的电力市场均衡模型。该模型计及网络约束、负荷弹性需求、发电商生产成本和减排成本, 采用猜测供给函数模拟发电商博弈行为, 是一个符合混合线性互补形式的双层优化问题。设计一个3节点算例, 通过GAMS-PATH软件求解, 其结果验证了该均衡模型的正确性, 算例显示, 排放权交易有利于提高低排放率发电商的市场竞争力。最后结合国外排放权交易情况, 给出我国开展排放权交易的建议。